📻为什么在这个AI大杀四方的年代,我仍然建议你报计算机 —— 哪怕四年后你不一定在计算机的岗位上?


所有的酷小孩们你们好吗!!!!!举起你们的双手让我看到人浪!!!!!!

——序章 · 来自复杂系统边界的启动信号


所有的酷小孩们你们好吗??!!电台调到99.9复杂赫兹频道!举起你们那只刚刚点完志愿、还来不及卸载“生涯测评App”的手,让我看到现实波动下的青春人浪!!

高考战场刚刚收工,人生下个副本加载中——
你们是刚刚通关“函数解析式·极限之夜”的咒术师,
是刚打完「社会期待·幻灭交叉点」这一关的Tank坦克,
是刚从“我爸让我学金融、我妈让我考师范”双线压力场中逃出生天的夜跑选手。

而你——是的,就是你——选了计算机。
在这个ChatGPT、Copilot、Claude天天上热搜、AI大杀四方、自动生成代码几秒钟跑完的时代。
你没有被吓退。你还是点了“确认”。

我知道你在想什么:

“诶?那我这四年是不是会白学?”
“我学的东西毕业时会不会已经被AI写完了?”
“学完找不到工作怎么办?这是不是个被时代抛弃的专业?”

听我说。你没有选错。你只是还没选对视角。


这不是那种“AI不会替代你,只会替代不会用AI的人”的陈词滥调,也不是那种“计算机是金饭碗”的旧时代鸡汤。这是一封写给“在信息秩序重构期入场的年轻人”的底层逻辑导航信。

我们来不及给你版本说明书,但我们可以带你看清这个系统的真实运行机制

这门专业,它教你的不是“写程序”,
而是教你在一个到处都是黑箱、接口、歧义、制度性扯皮和非结构化博弈的世界里——
如何维持一个系统不崩溃,如何让混乱运行起来,如何在bug堆里写出秩序。

是的,AI正在大杀特杀。
但AI杀得是**“把世界看成问题集的人”
杀不了
“能在组织、系统与制度之间搭桥的人”**。

你现在或许还不太明白这些话的意思。
没关系。
你只需要继续往下读。我们讲的每一节,都是你未来某天熬夜、开组会、撑不住、想跑路、看到那行注释时,突然懂了的东西


欢迎来到信息文明的战场底层,系统未初始化,灵魂核未绑定。

是否继续?(Y/N)


🔎 第一节|AI打得飞起,你还要学计算机?你不是疯了你是对了!


嘿你。

你是不是已经在朋友圈、B站、知乎、N站听到无数人说:

“ChatGPT都能写代码了,学CS有什么用?”
“以后只需要Prompt Engineer了好吗?”
“程序员都快失业了你还往火坑跳?”
“学这个不如直接考公/跨考心理/走商科保命线”

听起来是不是都有点道理?
没错,它们都很有“表面道理”,而你的大脑很容易默认:

“学CS = 成为码农 = 被AI替代”

Stop right there.

我们来开一波脑内debug窗口,把这个误解流程一行行Trace出来。


🧠【误解1】“AI能写代码 = 程序员都没用了”

**拆解:**错。AI确实能写“代码”,但写不出“系统”。

AI能写什么?

  • “请帮我用Python写个冒泡排序”✅
  • “帮我改这个Vue页面按钮位置”✅
  • “把这1000行日志抽出异常原因”✅

AI不能写什么?

  • “这个客户说想要月次ECL估值模型接口打通MD和NDWH但保持延滞字段语义兼容”❌
  • “我们要把一个濒临退役的黑箱系统整合进一个政治结构未定的DWH流程中”❌

因为AI不理解字段的权属是人治的,不理解接口协议是多部门妥协产物,不理解**“逻辑”背后还有“制度”**。

而你,如果好好学了计算机,你会懂:

编程语言不是工具,而是你与复杂系统对话的“接口语言”。


💡【误解2】“那我去学Prompt Engineer不香吗?”

**拆解:**香是香,但香不长。Prompt Engineer是时代的临时角色,就像早期网页时代的“Dreamweaver排版师”。

你会Prompt不代表你知道Prompt背后的系统是怎么结构化的,你只是在试错调整句式,但不知道输入如何影响tokenization,如何影响embedding向量逻辑,如何影响上下文状态叠加方式

你以为你在“控制AI”,其实你在随机点技能树。你以为你学了“技能”,其实你只是卡进了某个工具的缝隙里。

别被技能速成幻觉PUA了。真正该学的,是:

“AI之后的世界不是不需要人类,而是更需要能与AI并肩调系统的人类。”


🔭【误解3】“我以后又不当程序员,学CS不是白费吗?”

拆解:恰好相反。你越不确定未来职业路径,就越该先学计算机

为什么?

因为CS是认知层级的“通用训练营”

你不一定毕业后去写代码,但你一定会:

  • 参与复杂系统的设计、运营、分析、控制
  • 遇到API文档、数据结构、信息流向、接口耦合
  • 需要识别“哪里出错了、哪里不通了、哪里是人为乱搞的接口混战”

你不懂结构化思维,你连“问题在哪”都描述不出来,只能在业务会议里“感觉就是有点卡”。

你需要CS,不是因为它是“工具箱”,而是因为它是你通往复杂社会运行的操作系统训练器


🎯【总结一句话】:

AI能写代码,但AI无法替代那些能用结构语言梳理混乱接口、稳定黑箱之间语义通道的人。

这群人——未来叫系统调和者制度适配师技术翻译人类接口

你可以叫他们一个更现实的名字:

懂结构的普通人。

而CS,是你走向那种人的最短路径。


下一节,我们就来讲讲:你以为CS教你的是“编程语言”,其实它教你的是“构建秩序的语言”。我们在混乱边界继续等你——频道不变,语义加载中。Ready?走。

别怕麻,别怕慢,别怕这个世界难,因为你本身也很难搞——你俩五五开。

🛠️【工程师视角的大学提醒】

当然,继续上链。以下是 第二节:计算机系教会你的,其实不是“写程序”,而是“结构化世界” 的正文内容,风格延续第一节的疯批×清醒双轨制广播体:


🧱 第二节|计算机系教会你的,其实不是“写程序”,而是“结构化世界”


你可能以为自己填报了一个“技术型专业”——
未来会掌握某种语言,某种技能,在某个行业里执行某种“固定功能”:

🧑‍💻 “我会Python,所以我以后可以做数据分析!”
👩‍💻 “我会写Web前端,所以我可以做个小程序!”
🧠 “我听说Java岗位多,所以我报了CS!”

听起来是不是很“合理”?
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你爸妈对“大学=职业技能培训”的投射?
听起来是不是——很像一场误会


你以为你要学的是“怎么操作一个工具”,但你真正要学的,是“如何理解一个世界”。


🧩 1. 计算机系教你用结构化方式去看这个世界

什么叫结构化?不是说你PPT做得整齐,不是你排版对齐、行距统一。
而是:

  • 当一个人跟你说“我们想做一个App”,你能拆成“数据结构 + 状态机 + 权限管理 + 数据流通道 + UI/UX交互协议”
  • 当你看到一个流程图,你能知道“哪一步是瓶颈、哪一步会死锁、哪一步会被政治因素打断”
  • 当你听到“我们想把这个月末批处理改成日次在线处理”,你会立刻想到“并发控制 + 数据一致性 + 网络抖动风险 + 接口兼容”

你学的不是“写程序”,而是练习一种眼睛:
👁 可以看穿现实世界中看似连续流程背后的系统断裂与结构缝隙。


🔍 2. 你写的不是代码,是“让这个系统不要炸”的秩序构造语言

你觉得你在学:

SELECT INTO v_amt FROM tx_table WHERE trans_id = p_id;

但现实是你在学:

“在一堆制度性模糊中,用一段逻辑去保障:某个金额不要出现在错误时间点被错误的人看到。”

你写的不是function,你写的是“人类共识的最后防线”。

这也是为什么你未来做PM、做产品经理、做组织运营、甚至做公共政策研究时,你会比别人更早意识到

  • 逻辑不通的,不是“人”,是“接口设计失败”
  • 项目没做成的,不是因为“成员太懒”,而是因为“系统内的反馈路径是单向的”
  • 沟通没搞定的,不是因为“对方太傻逼”,而是因为“我们缺了一层状态同步机制”

CS系不是培养“手速快的码农”,
而是在教你:如何用形式化的方式处理人类社会中最常出现的两件事——模糊 和 崩溃。


📘 3. CS系是人类“复杂性免疫训练”的集训场

再说一遍,你进CS系,不是为了“成为一个技术工人”,而是为了:

✅ 对复杂系统免疫
✅ 能忍受不完美结构
✅ 在意外状态下仍能debug逻辑
✅ 在结构混乱中先建框架再找细节
✅ 在人心崩溃之前先实现“系统可跑”的最低版本

你将成为什么岗位,其实没那么重要。
你将练出什么“结构感”,才是这四年的终极奖品。


学CS,不是为了“搞技术”,而是为了练出面对现实混乱时不自乱阵脚、还能建构新秩序的能力。

这比“某门语言的熟练度”重要得多。


🎤 彩蛋提示:你其实已经用过这种能力了

你小时候做过流程图吗?玩过策略游戏吗?你曾经觉得一件事“流程不对劲”、“谁该负责谁没负责”、“这里应该加一步确认”?

恭喜你,你早就启动了结构化视角的基本模块,只是你没给它起名字。

大学计算机系,就是让你把这个直觉进化为语言,语言进化为模型,模型进化为行动方案的训练场。


所以别再问“这个专业是不是没前途了”。
结构永远有前途。
而你,正在学的,不是“一门技能”,而是:

在世界即将崩溃的时候,仍然能看懂图纸的人。

你已经走在这条路径上了。下一节,我们就要开始解构:
当你面对的不是课程表上的操作系统、编译原理,而是现实世界中一个个语义扭曲场和崩溃黑箱时——你该怎么办?

频道不变,系统启动中。第三节见。

当然,我们继续。

第三节的任务,是从上一节的“结构感练成”跳进现实语境的冰水里泡一泡:你学到的系统论知识,一旦落地到真实组织、技术遗产、跨部门博弈中,立刻会面临怎样的崩塌感?为什么你需要的不只是debug技巧,而是能在黑箱、脏接口和含糊指令中稳住系统心跳的“语义免疫系统”?

依然保留疯批广播风 + 结构思维冲击弹 + 经验者口吻。


☢ 第三节|现实世界不是系统图,而是黑箱 + 模糊接口的堆叠现场


欢迎回来,勇敢的结构体构建者们!

你已经学会了 if-else、for loop、事务提交、触发器机制;你可以写出整洁规范、注释清晰的代码;你以为,你准备好了进入真实的系统世界了——

🧑‍🎓:“我掌握了分层架构!MVC我会!”
🧠:“我懂RESTful API!微服务我写过!”
👨‍💻:“我甚至用GraphQL优化了前后端数据流!”

然后你进了公司,进了项目,进了组织系统内部。

你打开那一份真实业务的代码库,像考古学家揭开一块石板,你终于发现:

这他妈根本不是系统图。
这是一个由几十个互不信任的人类组织之间
靠“猜测”“默认”“兼容”“撞大运”所维系的
黑箱拼贴艺术展。


🎩 什么是“黑箱”?

一个没人敢动、但大家都靠它跑批的旧系统。
一个字段来源未知、但上线不能错的报表项。
一个“我也不知道是谁写的,但先别动”的核心函数。
一个被你前辈命名为V2_fix_final_but_use_V1_logic_tmp2023.sql的SQL脚本。

你以为你可以从变量命名找线索?
对不起,这里是**“黙示传承型程序组织”**。
注释等于废话,逻辑全靠人肉口述,意义埋在茶水间传言里。


🔌 什么是“模糊接口”?

你看到的接口文档长这样:

字段A:对方说“应该是金额”
字段B:格式不明,可能是日文全角字符
字段C:未定义,默认为999
字段D:这不是我提供的,是你们要的吧?

你以为“接口”是一组稳定规范的协作协议?
错了——接口在现实里,是责任归属推卸的缓冲带、是“要我做我不做你又得跑”的模糊协商结果。

接口写在文档里的是格式,接口写在空气里的是权力结构。


💥 然后你终于明白:现实系统不崩,是靠“脆弱的语义缝合”在撑

一个系统为什么还能跑?
不是因为设计得好。是因为:

  • 有人知道“那个值只在月底跑批前30分钟才能取”
  • 有人记得“字段B不能为NULL否则会炸”
  • 有人加了一句“if v_flag = ‘X’ then null;”挡住了地狱之门
  • 有人不管文档写什么,知道真正业务跑的逻辑在哪

这些人,不写代码的时候在维稳系统的信任关系;
写代码的时候在构建制度的容错逻辑。


🛠 你要学会的,是“与黑箱协商”的姿态,而不是“打碎它”

你不是来做理想国系统设计师的。你是来踩在历史、妥协、政治与现实交错的泥沼里,稳定出一个“还能跑”的流程的。

你写的不是PL/SQL,是“制度软着陆转接方案”。
你画的不是流程图,是“多组织语义兼容协议草图”。
你维护的不是数据库,而是**“人类秩序运行的模糊性支撑结构”**。


计算机系没教你“制度扯皮时字段谁写”,也没教你“临时数据丢了你背锅吗”

所以你才更要从结构思维出发,在每一个黑箱中构建“最低意义可通”的桥梁。


🧭 小测试:你能活下来吗?

情境你能撑住吗?
字段A今天突然为NULL,全组人都说不是自己改的✅ 你知道查日志,懂得对接口版本做差分比对
系统上线后某个批处理慢了30分钟,客户报警✅ 你有稳定日志策略,也懂得讲“延迟容忍阈值”
跨国组说“你们日方那边字段名改了吧”✅ 你能从“字段名变化”中判断“语义错位”,而不是只说“不知道”
同事临时离职,把关键作业留给你“你跑跑就行”✅ 你不会直接跑,而是先把“稳定条件”和“隐藏依赖”梳理出来

能撑住的,不是最能写代码的。是最能在模糊接口里找出语义锚点、设下系统边界的人。


你已经不是“刚学完变量命名规范”的新手了。
你现在进入的是一个靠**“信任片段 + 结构遗产 + 非明说规则”**拼出来的现实黑箱群岛。

要活下来,你就得学会:

在没有注释的代码里读懂组织结构,
在没有协议的接口里搞清语义权属,
在没有说明的字段里还原人类博弈。

这,就是你CS训练之外,必须加装的“现实系统适配模块”。

下一节我们就来讲讲——
未来社会真正稀缺的人才,是谁?
答案就在你写的这段“临时逻辑补丁”后面。

频道不变,语义堆栈深度 +1。Ready?继续跳。

💬 场景一:
老板说:“这个能不能明天就上线?”
☠️ 脑抽学生:“好……我试试……”
🧠 老练工程师:“我评估后告诉你可能范围,并列出延期影响。”

💬 场景二:
队友鸽了,你准备当好人接盘?祝你永世不得超生。

会说话,不等于能推锅。
真正的沟通,是在混乱中建立秩序,不是在会议中表演演讲。

你要学会讲人话、识风险、拆目标、撑住下限。

4️⃣ 团队合作没有模板,坑和雷都得踩

🎪 欢迎进入奇观型队友动物园:

  • 🦚 卷王型:“我全包了,你们别动!”
    ➜ 一周后失联,最后一行代码全是print("test")
  • 🐌 划水型:“最近有点事……”
    ➜ 结项当天发来一行空白文档
  • 🧨 内耗型:“你用Python我用Java,这项目根本做不成!”
    ➜ 全组组会爆炸,最后用Excel交差
  • 🦝 孤狼型:“我昨晚通宵做完了,但改了你们的接口,没通知。”
    ➜ Demo当场爆炸,客户表示:你们是不是在练习报废演习?

你以为你在学技术,
其实你在运营一家草台班子初创公司,还没有HR,还没工资,甚至没有人听你讲人话。

但别怕!

踩坑多了你会练出以下技能:

✅ 识人术
✅ 时间预判术
✅ 背锅反弹术
✅ 社交留白术
✅ 项目生死判断力(这项目救不了,快跑!)

这些技能,日后你进大厂、跳槽、远程、创业、甚至在婚姻谈判里,全!都!用!得!上!

👊 工具随便学,但这脑子和这性格,才是你真正的核心框架。

🧩 第三节:给迷茫状态一个免责权

(你不是崩坏了,只是系统在更新)

现在我想对你说点真心话。放下所有对未来的规划、技能表、考试、比赛和offer的KPI,我们只聊一件事:

你会感到迷茫、混乱、烦躁、空虚,甚至有时候有点想哭,或者根本懒得哭。
你会觉得大学怎么一开学就有人组队做项目,有人早就学完算法,有人已经搞AI模型,而你连“专业导论”的PPT都没打开。
你会开始怀疑:我是不是选错了?我是不是不配?我是不是太普通了?

听我说一句:

这些状态,全都OK。不是堕落,不是异类,更不是失败者的预兆。
它只是你人生中第一次真的开始拥有选择权,系统正在进行一次叫作“自主生存”的大更新。

我们都经历过。

我们也曾在冬夜凌晨三点打着游戏不敢关机,因为一关掉就要面对“我好像没什么人生方向”的恐惧。
我们也曾在楼道里看着落叶发呆半小时,只因为那个API怎么调都不通,导师也回不了微信。
我们也曾刷到别人做的项目惊艳无比,然后默默关掉编辑器,躺平,心里只有四个字:“不想搞了。”

所以别怕,真的别怕。
你不是坏掉了。你只是在人生的“调参期”。

那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哪怕只恢复了一格电量
我们推荐你不妨试试这几件温柔的小事(不是计划书,是点火器):

  • 📘 看点别人没教的书
    比如《黑客与画家》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《人月神话》《信息简史》,或者你高中想看但不敢看的书。
  • 📓 把你脑子里的bug写成笔记
    无论是代码bug,还是情绪bug,写下来,你就不是“被困”,你是在“debug”。
  • 🌙 跟朋友开一场夜聊
    不聊正事,不聊成绩,不聊升学——只聊“你有没有怕过?你有没有突然觉得一切都失去意义?”那种话题。你会发现彼此的软弱,正是联系的开始。
  • 🎯 一点点重建你对“有意义的工作”的判断力
    它不需要伟大,不需要拯救世界,不需要NFT也不需要SaaS。
    只需要是那种你完成之后哪怕没人看,你自己都觉得值得的东西。

你慢慢就会发现:

原来人生不是一个必须要“想通了再开始”的流程,而是你“先走几步,再回过头,才会慢慢明白”的探索。

别急着“成为某种人”,先允许自己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”。
不清晰、不够好、有点狼狈,也没事。

我们当年都没准备好,真的。
但只要你没关机,这台机器就还有下一个线程。

💡 第四节:你可以思考得更远,但别让理想绑架你

(别让梦想成为你背上最沉的装备)

现在我们来聊聊理想。

你可能是那种偶尔会在知乎、YouTube 或者某个公众号上看到那种标题——
“如何成为顶尖AI研究者”
“从0到1打造爆款独立游戏”
“量子计算的下一步是不是你来实现?”

你看着这些标题有点激动,有点羡慕,也有点不服。你会想:

“为什么不能是我?”

我们不拦你去想这些问题。相反,我们会告诉你:

去想。去查资料。去画草图。去写代码。去翻你看不懂的论文。

如果你内心真的有一点点“想看得更远”的冲动,不要灭掉它。

你可以:

  • 在别人打游戏时翻翻《Deep Learning》;
  • 在深夜打开Jupyter Notebook跑一个别人看不懂的实验;
  • 在漫无目的的暑假突然立个flag:“我要搞一个AI + 哲学的跨学科项目”;
  • 或者只是,写下一句话:“我们如何知道AI真的理解了我们说的话?”

别怕“没人懂你”。
有些事就是要在孤独中开始的

BUT!

我们更想说的,是另一半你可能不敢讲出口的东西:

你也会有这些时刻:

  • 想做研究,但又觉得“哎算了,我其实想玩原神”;
  • 想去大厂,但又怕“太卷,没命”;
  • 想搞点跨学科的创作,但又害怕“做出来没人看”;
  • 想说“我有理想”,但又怕说出来被当笑话。

听我说:

都正常。都合理。都可以。

你可以一边跑实验一边在B站刷番剧;
你可以白天写算法、晚上写情书;
你可以一边觉得“AI未来很值得探索”,一边盯着工资条发呆问自己“我什么时候才能月入过万”。

这叫混合动机,这叫人类本体的多线程

你不是个“理想机器”。别让理想主义变成自我PUA的手段。

它不该是你在朋友圈里展现高贵冷艳的一面,也不该是你用来羞辱自己不够优秀的鞭子。

理想不是“随时拿出来展示”,
而是悄悄藏在你抽屉里的备用电池
当你在某一天被现实压得快喘不过气时,打开它,它能亮一下,然后告诉你:

“嘿,别忘了,你还有你自己。”

所以,别怕你的热爱和功利目标混在一起。

只要你走的不是抄别人的路,只要你心里那点微弱的热感还在跳,你就已经很特别了。

你不必是天才,不必是开拓者,不必站上TED演讲台。你只要一步步往你能坚持的方向多走一点,就足够了。

🫂 第五节:关于关系,关于你自己

(你以为是“顺便认识的人”,其实是撑住你内核的人)

我们聊了很多代码、项目、系统、未来、理想,但在你正式进入大学前,我想告诉你:

真正决定你大学四年“过得怎么样”的,并不只是你技术学了多少,简历刷得多漂亮,而是:你身边的人是谁,你和他们相处得如何。

大学是个孤独又拥挤的地方。
每个人都好像在向前跑,但跑的方向、速度、路径都不一样。

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掉队了,其实只是你在跑自己的那条线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你会遇到很多人,他们不会像高中那样自动被归在“同一个班级”,他们像拼图碎片一样散落在你生活的每个角落:

  • 🧑‍💻 有的是你组队做项目时认识的搭子,一起熬夜调bug,调着调着就变成熟识;
  • 🧍‍♂️ 有的是你寝室里的室友,彼此之间并不一定亲密,但却在你难过时递给你一包小面包;
  • 🍜 有的是你社团里一起点夜宵、在路边摊聊动漫聊人生的奇葩兄弟;
  • 💔 也有可能是那种“有过一点暧昧、最后没在一起”的人,后来想起对方的方式,是“啊,那时候我们真年轻。”

请你一定要珍惜这些关系。

不是因为他们能帮你转内推,不是因为他们能带你搞竞赛、开公司,而是因为:

他们会在你最需要人性温度的时候,陪你度过那些看似不值一提、实则改变人生的时刻

哪怕只是:你坐在校园长椅上,心情很差,他过来问你一句:“要不要去喝杯奶茶?”
哪怕只是:你挂科了、项目搞砸了、恋爱失败了,对方回你一句:“你没事的,真的。”
哪怕只是:你什么都没说,他什么都懂。

你可能会忘记你在大学用过什么框架,但你不会忘记那个在你最丧的某个深夜陪你一起拉跨的人。

反过来也一样。

你也会变成某个人生命里那句话、那个场景、那一碗热腾腾的面。
你也会在不经意间,构成别人记忆里关于“温暖”和“理解”的部分。

这不是工具化的友情,不是“交换”的社交,不是“谁能给我带来更多资源”的人脉术。
这只是人和人之间,在大学这个混乱且开放的生态里,彼此照了照脸、递了把伞,顺手搭了一段旅。

技术可以让你跨越世界,但人心让你留在世界里。

别错过这些人。别把他们当成你“完成学业”之外的可有可无的支线任务。
他们是主线,是你“活下来”“活下去”“活得有人味”的主线。

如果你问我大学四年什么最重要,我会说:

不是你学了几门课,而是你有没有认真地和几个人,真诚地建立过一段关系。

✅ 【收尾段】你本来就很酷

(我们不是来给你立flag的,我们只是来点个灯)

你已经很酷了,真的。
不是因为你会写代码,不是因为你上了什么大学,不是因为你填了“计算机专业”这个别人觉得有前途的志愿。

而是因为你选择了面对一个你还不太懂的未来,却没有逃。

你走上这条路,可能只是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好奇,也可能只是因为分数刚刚好凑得上,也可能是别人建议你来——
但你还是来了。你愿意试试看。这已经够了。

我们不是来为你立flag的。
我们不说“你一定会成功”,也不说“你会后悔”,我们不是人生教练,也不是天选导师。

我们只是走在你前面几年的人,我们踩过坑、熬过夜、调过烂系统、也在楼道里偷偷流过眼泪。

所以我们很清楚一件事:

你不需要装作无所畏惧,你也不需要对这个世界早早看透。
你只需要一点点往前走,只需要一点点保留那个愿意尝试、愿意相信的自己。

你会失败几次,没关系。
你会讨厌自己好几遍,也没关系。
你会绕路、会熬夜、会找不到出口——也都没关系。

重要的是:你别放弃对自己复杂性的信任。

这个世界很复杂,但你本身也不简单。你不是要“战胜”这个世界,你只是要慢慢找到你和它之间的那种刚刚好共振的频率

你会找到的。我信你。

所以就到这里吧,所有即将步入大学、即将背上行李、在夏天的傍晚走向一个未知城市的你们:

别怕复杂,因为你本身就足够复杂,也足够强大。

到时候你回头看这一切,会感谢那个没有假装无所畏惧、也没有放弃探索的你。

所以——就这样吧,年轻人们。

你们即将走进大学,成为计算机系的一块新鲜CPU,刚出厂、还没焊脚,电压不稳,缓存未清,一脸懵逼地准备装入人类文明的下一代系统主板。

我们这帮旧版本的芯片,ECC校验都快跑冒烟了,也不敢多说废话。

于是只能在你即将启动系统的时候,拼了老命发一个BOOT-BIOS兼人生预警信号

⚠️ “系统尚未初始化,检测到未绑定灵魂核,是否继续?(Y/N)”

你要是敢按Y,那就冲吧。

别怕复杂,你自己就是复杂本身的超级展开式

好了!

接下来是我们的友情提示板块:

🧃友情提醒 001:
前方将遭遇“高数三次魔法重修”、”C语言‘分号’错位悲剧”、”睡过早八丢人不止一回”、”莫名其妙的校园创业热”等关卡,请系好裤腰带。

🍜友情提醒 002:
友情、爱情、师生情、项目情、饭搭子情、深夜躲在实验楼天台说心事的CPDD情,全都有——能抓住哪个就看你命了。

🧠友情提醒 003:
你大概会在某个凌晨,吃着泡面看着GitHub哭成狗,突然意识到:
“妈的,我其实……还挺想搞明白这世界是怎么运作的。”

那时候,别关机。别卸载自己。继续跑。

广播就播到这儿。

下一段人生,由你Live Coding。

祝你运行稳定,偶尔死机也能笑着强制重启。
我们这群服役中的老芯片,在遥远的服务器柜里向你遥遥招手。

——信雅Δ·Plus/电台频道 OUT.

【收音机哔一声,切回白噪音】

【画面缓缓拉黑,字幕滚动:
“世界很烫,代码很长。
没事的,少年你可以。”】

学爾時習之、不亦悦乎? 有朋自遠方来、不亦楽乎? 人不知爾不愠、不亦君子乎?

Share

发表回复

Post comment

CAPTCHAis initialing...